在水口山公司金信鉛業有限責任公司,有一位這樣的員工:他從農民工到一路走來,百煉成鋼,他曾在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0年,他又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他就是余鵬。
從職場“小白”到行家里手
2001年5月,余鵬以農民工身份,被招聘進入水口山公司金信鉛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電鉛車間從事裝出槽工作。
在工廠,每天面對機器的轟鳴聲、槽面的酸霧侵蝕,以及長時間躬身作業的姿勢,這樣的崗位,讓許多人望而生畏??嗷?、臟活、累活,對在外打拼了多年的余鵬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為盡快適應新崗位,他幾乎天天守在電解槽面,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下班后還要鉆研理論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善學肯鉆的余鵬,迅速地成長為水口山公司電鉛行業的技術能手。
參加工作第二年,余鵬調到電鉛車間裝出槽配酸班。細心的他發現,這個崗位的操作人員參差不齊,生產產量時高時低,波動較大。為弄清原因,余鵬開始惡補“鉛冶煉”“電化學原理”“濕法冶金”等專業知識,逐漸地,他掌握了鉛電解配酸原理、工藝流程等。隨后,他向車間領導主動請纓,對操作流程和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對鉛電解液添加劑進行配比。該項工作通過推廣應用,極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員對酸液不均衡等產生的故障,實現了快速鎖定和排除,確保了生產技術指標平穩運行。
精益求精見證工匠精神
追求無止境。在嘗到技術革新帶來的甜頭后,余鵬的“金點子”層出不窮。為降低黃丹粉消耗,他向公司建議對壓濾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在工藝上,他通過對設備等進行精益求精的調控,不但降低了陽極泥含鉛量,還減少了電解液鉛離子的流失,最終實現了鉛離子的收支平衡。該工藝不需要添加黃丹粉,節約了生產成本,降低了勞動強度,每年可為公司創效260余萬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領先國內同行業水平,并且電鉛純度以99.998%超國標質量標準享譽中外,“水口山”牌電鉛,成為了國際出口免檢產品。
2015年,該公司嘗試擴大主產品電鉛產量,但諸多因素限制了生產能力及技術指標。時任副班長的余鵬臨危受命,在確保析出鉛質量穩定達標的前提下,對電解車間的生產工藝從粗鉛原料精細搭配、陽極除雜工藝嚴格控制、添加劑精確調節、電調工操作管理等方面入手,一項一項攻堅克難,最終,總結出一套高電流密度下搭配處理高雜粗鉛的鉛電解生產工藝,析出鉛產量由4300噸/月,提高到5000噸/月,最高產量達7100噸/月,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一組組閃亮的數據,見證了余鵬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放棄,不氣餒,用工匠精神詮釋的責任與擔當。
身份變了初心不改
2021年,余鵬被聘為該公司正式員工,擔任電鉛車間安全員。
“是國家給了我榮譽,是企業給了我平臺,我唯有感恩和回報。”新的身份和崗位,余鵬沒有絲毫的驕傲和懈怠,他深知,安全生產事關企業的效益和員工家庭的幸福,責任重大。
自水口山公司金信鉛業公司開展“爭創五優”工作以來,余鵬對照“健康引領,安全環保優”目標清單,把責任逐項逐條分解落實到班組和個人。他每天最早到車間,不僅要檢查設備運行情況,還要檢查員工勞保用品穿戴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在標準化操作方面,員工執行的情況是否達標等。
“千萬別小看了我們的勞模余鵬,他善于在實踐中總結規律。”提起余鵬,大伙兒豎起大拇指。“重教育、查隱患、帶好頭”是余鵬在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安全“三板斧”。一直以來,他堅持每天車間派班會宣講安全,每月的班組員工安全培訓雷打不動,要求班組員工上崗前按照公司“反三違”要求,查找自己和工友身邊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在余鵬看來,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就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努力,特別是工作中碰到問題,他都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為了確保安全生產,他有時連續4個小時目不轉睛盯守槽面;有時為了節省一公斤硅氟酸,他甚至深更半夜趕到車間處理突發情況,主動協助車間人員督促裝出槽過程。
身份在變,初心不改。忠厚、質樸的余鵬吃苦耐勞在前,大膽創新在先,他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自己的使命,成為水口山公司冶煉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書寫出了新時代農村務工人員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