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鋁業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勵展博覽集團特邀協辦的2022年華南鋁加工轉型升級研討會在佛山召開,政、學、商各界專家聚焦綠色低碳、擴大鋁應用、智能制造、華南地區鋁行業發展等熱點話題,圍繞我國鋁加工行業面臨的問題及發展機遇進行研討交流,為我國鋁加工行業轉型升級和構建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發展新格局建言獻策。
以智能化和綠色化為導向
推動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范順科在致辭中指出,2021年,在國內和出口市場的雙重拉動下,鋁材產量穩步增長、行業效益顯著回升、自主創新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顯現出細分市場分化、深加工延伸持續、專業化發展凸顯、再生和加工融合的新趨勢,中國鋁加工材生產已經全面進入與世界并行和領跑階段。面對國內外發展新形勢,中國鋁加工產業需主動適應國內消費結構變化,謹慎投資,穩中求進;堅定不移推進鋁材和鋁制品高水平出口,主動“走出去”;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奮力打造自主創新策源地;以智能化和綠色化為導向,推動中國鋁加工產業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賡續前行。
華南地區經濟發達、消費集中,是我國建筑型材市場的發源地和聚集地。特別是廣東佛山地區,不僅產量占據國內“半壁江山”,而且大型企業云集、技術裝備先進、配套產業完備、競爭優勢突出,為中國建筑鋁型材率先其他鋁型材品種進入世界領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貢獻。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影響嚴峻、地緣沖突爆發,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作為基礎原材料產業,中國鋁工業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消費增長動能不足、建筑等傳統領域需求持續遇冷。中國鋁加工產業,特別是以建筑型材為主導的華南鋁加工產業,亟待轉型升級,尋找發展新動能。希望本次會議為華南地區鋁加工產業轉型發展帶來更多新思考,真誠期待華南鋁加工產業再次騰飛,為新階段中國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成功樣板。
中鋁薩帕特種鋁材(重慶)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力華在致辭中指出,2022年,國際環境復雜多變,鋁價大幅下降,鋁材銷量和價格壓力持續加大,出口利潤收窄、增速放緩。鋁加工企業,特別是擠壓材企業,面臨開工率難以上行的壓力。在這樣的形勢和“雙碳”大背景下,鋁加工行業迫切需要向綠色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轉型。一是要加快原創技術創新。未來,要著眼于原創技術創新,著力于通過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戰略創新力量,利用政、產、學、研、用科技創新體系,聚集先進材料、新興技術的關鍵點,加強高性能輕合金材料等的理論研究,努力實現更多的原創性技術突破。二是要加快鋁材在輕量化領域的應用推廣。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帶動了新能源行業井噴式發展,而鋁加工行業與新能源行業、節能減排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天然的優勢,新能源材料輕量化發展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三是要加快循環經濟布局,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電解鋁4500萬噸產能天花板的提出,再生鋁行業將逐漸迎來爆發式增長。要積極謀劃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再生鋁產業布局,積極開展廢料分選、處理、保級利用技術創新和應用,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低碳綠色循環發展模式。
鋁消費市場風云變幻
鋁加工產業必須圖變
鋁加工產業上承鋁冶煉,下承鋁應用。鋁應用端的消費結構變化和出口情況對鋁加工產業具有重要影響。
在報告環節,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專家王偉東對華南地區鋁加工產業轉型之路的思考作了闡述。他表示,華南地區鋁加工產業占有重要地位,規模龐大,產能和產量領先,產業鏈較完整,特別是鋁擠壓型材產業發達,相關企業逾270家,產能達790萬噸,占國內產能近1/4。目前,內需方面,國內房地產、基建等傳統消費市場需求正在出現下滑,新能源等新興消費市場需求正在提升;國際貿易方面,出口遭遇平臺期,增量有限。因此,以建筑鋁型材為主導的華南地區鋁加工企業必須轉型升級。他建議,第一,要基于華南地區市場大、鋁加工產業配套體系完善的優勢,加強與終端企業的深度交流,在材料應用領域形成共識。第二,要由被動變主動,由材料提供者轉型為解決方案供應商,引領市場需求。第三,一方面要實現高端制造綠色化,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實現綠色生產高端化,加強精深加工,研發汽車板、航空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均衡發展。第四,加大熔鑄系統的技術改造,提升廢鋁回收利用率。
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張琪在2022年中國鋁材和鋁制品出口形勢分析中,對未來鋁材出口作出更深入的思考。她表示,出口市場是促進我國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鋁材出口量創歷史新高,但是綜合考慮國外經濟和供應情況,預計下半年鋁材出口壓力仍然很大。
鋁材輕量化優勢凸顯
相關產業待加速開拓
在節能降碳政策的驅動下,讓汽車輕起來成為新能源汽車的迫切需求。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袁嫄、中鋁材料應用研究院輕量化材料所所長劉貞山分別就新能源動力電池鋁箔和輕量化汽車用鋁消費作報告。
袁嫄對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鋁箔需求前景進行了分析。她表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0%,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上半年產銷突破260萬輛,同比增長120%,產銷規模創新高。在政策扶持和需求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呈現高景氣度,也帶動了動力鋰電池鋁箔產業加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汽車裝車量排名前20的企業中,有15家為中國企業;在實現100%增長的12家企業中,有11家為中國企業,且中國電池市場紅利基本在國內消納。今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汽車裝車量排名前15的企業中,只有1家為外資企業,中國動力電池產量達206GWh,幾乎與去年全年持平。
我國自2009年開始研發動力電池鋁箔產品,到2013年實現批量化生產,并逐步打破了日韓的壟斷。經過行業十幾年的沉淀和新能源需求的推動,動力電池鋁箔已成為我國近兩年來發展最快的鋁箔產品。2021年,動力電池鋁箔產量較上年增長了114個百分點,高于其他鋁箔產品,預計在未來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在下游強勁需求的拉動下,動力電池鋁箔的加工費也持續上升,2021年產品毛利率達到30%,高于傳統鋁箔產品。
目前,我國參與動力電池鋁箔生產的企業有10家左右,在生產工藝、技術人才、產品規劃、市場開發方面具有成熟經驗,產業鏈布局完整,基本可以實現坯料自給。動力電池鋁箔產能主要圍繞電池廠進行布局,以華南、華東等新能源汽車產銷旺盛的地區為主。西南、西北等清潔能源富集地區也開始承接電池廠產能建設,動力電池鋁箔產能也隨之開始布局,已經形成百萬噸級的產能規劃。企業在布局動力電池鋁箔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產業鏈的配套和延伸,向上游配套坯料,保證原料供應;向下游延伸涂碳鋁箔,提高附加值。短期內動力鋰電池鋁箔供應仍然偏緊。一方面,企業必須密切關注需求端產業發展情況,不宜過度投資;另一方面,新進企業需要關注生產端技術門檻等要求,不易盲目追隨。
劉貞山分享了汽車輕量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他表示,近年來,受燃油汽車輕量化需求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帶動,鋁合金作為一種高性能輕質材料,出現了消費新增長點。鋁加工企業克服了技術、結構設計等挑戰,緊抓市場機遇,例如,中鋁儲備了包括先進材料研發、輕量化結構設計、成型技術、連接技術、表面處理技術在內的材料開發與應用全領域技術,能夠為汽車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當前,汽車輕量化用鋁在攻克核心應用技術、布局完整產業鏈、提升廢材回收率等方面仍努力,需要行業同仁主動作為,共同努力。
“雙碳”目標定基調
堅持綠色高效不動搖
鋁產業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2020年中國鋁行業全產業鏈碳排放約5.78億噸,占有色金屬行業總排放的80%以上,約占全國總排放的5%。“雙碳”目標下,節能降碳成為鋁加工行業的重要課題。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楊富強,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副總工程師熊慧分別就“雙碳”背景下我國廢鋁回收利用新方向和基于鋁加工材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降碳思考作了分享。
楊富強指出,“雙碳”目標將加速我國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和廢舊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綠色產品工業設計、降本增效內在需求將推動終端制造行業成為廢鋁資源的供應者和再生鋁產品的消費者。廢鋁快速回收期臨近,建筑結構、交通運輸領域廢鋁供應量穩步增長,亟需加強廢鋁分級分類回收利用,構建新型上下游產業合作模式,關注細分領域和新廢料,促進廢鋁閉環回收體系建設,提升我國廢鋁保級回收利用水平,實現“城市礦山”資源價值利用最大化。
熊慧指出,雖然鋁加工階段碳排放不高,但鋁加工材承載著原料的碳排放,從鋁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衡量,原料較高的碳排放導致中國鋁材的碳足跡偏高。初步測算,中國鋁材碳足跡約比全球平均水平高30%,其中95%來自原料相關的碳排放。降低鋁材碳足跡,不僅是我國鋁行業整體降碳的重要環節,也是滿足終端領域低碳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除了在生產環節降低能耗、使用清潔能源,更重要的是使用低碳足跡的原料,如水電鋁和加大廢鋁的保級利用,同時,鋁行業要主動作為,積極宣傳鋁為應用領域帶來的減排效益。當前,碳足跡核算、低碳產品評價體系等相關標準都在制訂和完善當中,鋁加工企業應未雨綢繆,重視產品碳足跡的評價工作,邁出降碳的堅實步伐。
會議展覽
將綠色和智能進行到底 2022年華南鋁加工轉型升級研討會召開
2022-08-19 10:53:51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點擊:
相關熱詞搜索: